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道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9月9日發表題為《中國人捐款給美國大學是不愛國嗎?》的報道稱,9月8日上午,哈佛大學在收到來自香港富豪家族的3.5億美元捐款後,對該校校長德魯·吉爾平所謂的歷史性時刻進行慶祝。捐給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這筆捐款是該校378年曆史上數額最大的一筆捐贈。
  報道稱,這聽起來或許像是中國軟實力的一次勝利,然而眾多中國網民對於這筆錢將不會被用來解決國內問題感到憤怒。
  微博上的批評之聲尤其激烈。一位用戶在留言評論這條新聞時問道:“你們為什麼不給我們自己的大學捐錢,賣國賊?”一位用戶質問為什麼中國的富人不向西部貧困地區捐款,那裡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這筆捐款背後的陳姓家族來自香港。而早些時候人們對於中國內地億萬富翁向美國大學捐款也曾表達了強烈不滿。今年7月,內地房地產大亨潘石屹及其妻子張欣向哈佛捐款1500萬美元,用於設立一個旨在資助中國貧困學生到這所名校求學的獎學金計劃。許多中國人還是對潘石屹的捐款提出了批評。
  有意捐款的中國億萬富翁們肯定會想到中國高校缺乏透明的財政狀況,在那裡嚴格的等級制度常常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據廣州的《南方周末》報道,自從2012年以來已經有29個名牌大學的高級管理人員因為涉嫌腐敗被免職。
  許多中國人表示,在2000多所中國高等院校的財務變得更加透明之前,他們對於給本國學校捐款仍將三思而行。由國家電視臺主持人變身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崔永元在微博上寫道,這與“信任和誠信”有關。另一位微博用戶問道:“如果我們給國內大學捐款,到底有多少錢會被用於教育呢?等到中國大學的管理像哈佛一樣完善的時候,會有人願意捐款的。”
 
  【延伸閱讀】
  香港富商向哈佛捐贈3.5億美元 數額有史以來最大
  參考消息網9月10日報道 美媒報道稱,哈佛大學9月8日宣佈有史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由一個香港富裕家族控股的集團向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該家族的一位成員曾獲得哈佛大學的研究生學位。
  據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站9月9日報道,哈佛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說,晨興基金會針對大學的一個相對較小部門的捐款,將會對位於波士頓的公共衛生學院產生深遠的影響,讓其得到一個穩定的財政基礎,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助學金,同時擴大幾個領域的研究項目。
  “這個學院以及整個公共衛生領域一直資源不足,”福斯特說。“學院嚴重依賴來自聯邦政府的研究經費,這種經費正受到威脅。”
  該基金會由兩位兄弟、陳啟宗(Ronnie Chan)和陳樂宗(Gerald Chan)領導,他們的實業包括在香港和中國其他地方開發房地產的大公司恆隆集團,以及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公司晨興集團。公共衛生學院將改名用他們的父親陳曾熙的名字T.H. Chan命名,陳曾熙創立了恆隆。
  據《高等教育紀事》(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一個名單,美國高等院校收到的捐款中,只有6筆比這筆大。其中之一是伊利·和坎迪斯·布羅德(Eli and Edythe Broad)贈給布羅德研究所的4億美元,該研究所由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合運行。陳氏兄弟的捐款是單獨給哈佛的最大一筆。
  沿用大學的一貫做法,哈佛沒有透露捐款的時間及形式。大筆捐款往往分若干年支付,除現金外,還可以證券或不動產的形式。
  哈佛的官員說,這筆捐款將用於四大領域的研究:大流行病,公共衛生學院對其的定義包括諸如肥胖和癌症等威脅;從污染到暴力的有害環境;貧困和人道主義危機;以及失敗的衛生體系。佛斯特以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為例,闡述對這些資源的需求,埃博拉疫情涉及上述四個領域中的三個:快速傳播的疾病,又因貧困而加劇,讓現有的醫療體系措手不及。
  她說,“隨著世界變得更加全球化以及疾病的跨國界傳播,我們都意識到公共衛生是多麼重要。”
  陳樂宗在20世紀70年代曾在公共衛生學院獲得放射治療物理學碩士學位,以及放射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曾在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做研究員,發表過多篇科學論文。他一直是學院活躍的校友,為學生競賽當評判,在學院發表演講,包括在2012年的畢業典禮上。
  1986年,他與哥哥一起創建了晨興集團,他也是恆隆的董事,陳啟宗是恆隆的董事長。他們家族的慈善活動都集中在促進科學和高等教育方面,包括在公共衛生學院設立的一個講席教授基金。
  最近,陳樂宗在大學主校區所在的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的哈佛廣場購置房地產引起了外界註意。
 
  【延伸閱讀】
  哈佛獲史上最大單筆捐贈 來自香港陳氏家族
  參考消息網9月9日報道 英媒稱,哈佛大學收到建校378年來金額最高的一筆捐贈,香港房地產富豪陳氏家族承諾向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捐贈3.5億美元。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9日報道,這筆捐贈占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近籌資計劃目標的75%以上,該學院計劃在2018年前籌資4.5億美元。
  該學院院長朱利奧•弗朗克(Julio Frenk)稱這筆捐贈具有變革意義,將擴大該學院的研究計劃和學生資助。該學院管理者表示,這筆捐贈將幫助發現和推動應對全球四大健康威脅(流行病、有害自然和社會環境、人道主義危機和失靈的衛生體系)的解決方案。
  這筆捐贈將進入哈佛大學整體約320億美元的捐贈基金(為美國規模最大),並計入其截至2018年的60億美元籌資計劃。
  報道稱,陳氏家族是通過總部位於波士頓郊區的晨興基金會捐出這筆款項的。該家族表示,希望支持該學院投資於人才、創意和基礎設施。
  曾在上世紀70年代畢業於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陳樂宗表示,醫學往往聚焦於個體治療,但預防性公共衛生計劃能夠影響整個社會。
  “如果你看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公共衛生,”他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他提到了當前的埃博拉(Ebola)危機。
  “如果我們要有效(應對全球健康威脅)的話,公共衛生肯定是這個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陳樂宗表示,這筆捐贈是為了紀念他已故的父親陳曾熙,這所學院今後將以陳曾熙的名字命名。陳曾熙白手起家,創建了香港最大房地產開發公司之一恆隆地產。
  陳樂宗和胞兄陳啟宗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位列第17位,擁有凈資產30億美元。據報道,陳樂宗還擁有哈佛廣場至少1.20億美元的房地產。
 
  【延伸閱讀】
  潘石屹捐贈哈佛近億元 超六成受訪者表示支持
  近日,“地產大佬”潘石屹又陷輿論風波,他和妻子張欣向哈佛大學捐贈1500萬美元,用於資助在哈佛攻讀本科的中國貧困學生。此舉引來網友熱議,有人力挺,有人質疑。
  對此,本報聯合清研靈智信息咨詢公司發起了題為“潘石屹捐贈哈佛近億元引爭議,你怎麼看”的調查。調查顯示,六成多受訪者支持潘石屹捐贈行為,近半數網友理解他助學未選擇中國高校的做法,認為中國高校該反思。對此,有專家表示,這從側面證明瞭我國公益行業及所在的社會環境並不理想,我國高校存在諸多問題,公眾的希望和富豪的選擇之間存在矛盾。
  京華時報記者任珊
  超六成網友支持潘石屹捐贈海外
  此次共有1003人參與了調查,男女比例約為1.4:1。參與調查的人群以大學本科學歷為主,大部分受訪者收入在2000元~8000元之間。
  調查顯示,在是否支持潘石屹捐款助學海外的問題上,超六成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對此有點意外,“因為網上對此的批判聲多,贊同聲少。這也說明很多網友僅圍觀不發聲,這些人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理智判斷的”。鄧國勝覺得,公益慈善的最根本原則就是尊重捐贈人的意願。
  中國慈善聯合會副秘書長、中民慈善信息捐助中心副主任劉佑平持同樣看法,於法於理來說,捐與不捐、捐到哪兒都是捐贈者自由權利的體現,“在慈善行為上,狹隘民族主義和本位主義的想法都有點過時”。劉佑平認為,做善事總是好的,潘石屹的行為值得肯定,中國企業家和慈善機構能夠走出去是一件可喜的事,也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對於那些反對的聲音,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陶傳進認為,這也並不是件壞事,公眾對富人處置自身財產的理解各不同,每個觀點都值得尊重,多元化想法反而能推動進步和改進。
  學歷和收入越高者對中國高校越不信任
  潘石屹助學選擇海外名校哈佛而不是中國高校,這是網友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受訪者分歧較大。清華大學NGO研究所博士後褚鎣分析,這說明公眾的希望和富豪的選擇之間存在矛盾。多數公眾還是希望中國富豪能夠把錢留在國內,捐給中國的公益組織,反哺社會,但實際情況卻並不理想。看法的分歧,其實說明瞭“我國公眾看法的一致性,即期待企業家們做好事、做實事。”
  調查顯示,認為我國高校應反思的近半數網友中,碩士及以上學歷者占了將近六成,且該觀點的支持率與收入水平成正比。對此,褚鎣總結道,學歷越高,收入越高的人,對高校越不信任,“這可能是他們與中國高校打交道時間長,更能認識到高校存在的問題。”
  陶傳進則認為,我國高校自身的確存在很多問題,多數網友將潘石屹不捐贈的原由歸於中國高校,這其實就是網友們反映情緒的一種表現。“其實如果對國內高校的捐贈恰當到位的話,反而能夠幫助改進高校的一些問題”。
  政府應支持慈善機構走出國門
  中國富豪捐贈外國高校的事件頻繁引發社會討論,這已經不是個別新聞。
  2006年美籍華人謝明曾向其母校南加州大學捐款3500萬美元,2010年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創建人張磊曾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萬美元,當時就有很多網友表示不理解,認為此舉簡直就是忘本。
  鄧國勝稱,每年高校接受捐款中,中國高校所占額度大,海外高校所占的比例低。一旦有慈善機構將眼光放到國外,且數額這麼大,引發關註和討論是必然的。
  在他看來,中國的慈善機構需要走出國門,而且“政府應該為各慈善機構走出國門制定寬鬆政策,便利其在海外開辦公益活動。”
  劉佑平也認為,讓慈善家個人和慈善機構走出去值得鼓勵,政府不應該過多限制,反而應在適當監管的前提下充分放開。
(原標題:美媒:港商向哈佛捐3.5億美元引內地網民憤怒)
(編輯:SN1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n25fnnu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